2012.1.8

今天晚上读完了《观点》里面的《圣者》一篇。

  1. 说来,对于将印度教、奥义书阐述的观点向东西方的读者普及一事,毛姆居功至伟。
  2. 因为参见圣人前意外昏倒,而被整个印度传为佳话。昏倒本身对作者而言不重要,却意外成为了更全面地接触圣人的机缘——信徒们纷纷寄来大量材料向他宣传阐释,从而了解了圣人的形象,生平,乃至信仰、动机及生活方式。
  3. 冥想和禅定的不同在于,冥想对外部事物并非完全无知无觉。而这正是禅定的特质。禅定类似于恍惚入迷,就个人感受来说,可能和听音乐入迷的感觉十分相似?
  4. 奥义书阐释的作者所展示的“非二元论”的主要宗旨有二:梵与轮回。
  5. 梵是唯一的真实,是非人格的,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崇拜的人格化的“神”不同。
  6. 整个世界就是梵的表现形式。
  7. 梵为什么要表示:这个世界是梵之本质的自主满溢。
  8. 梵在这个世界表现自己,是借某种面貌为手段,即“自在天”(Brahma)。
  9. 这个世界只是梵的表述而已,它反映现实。这个世界是虚幻的,但并非幻象,而是意识的真相。(感觉很难理解吧?其实不用纠缠这点不放,只要理解梵的概念就可以了)
  10. 邪恶这个问题一直是一元论宗教的绊脚石,印度教则引入了“轮回”和“业”的理念。
  11. 印度教徒不是“相信”轮回,而是从不曾怀疑,这种理念深植人心。
  12. “Atman” (灵魂)这个词,比基督教的“灵魂”(Soul)更为丰富。Soul是在每个生命伊始被单独创造出来的,而Atman却自始至终都是梵的一部分,因为“梵”不可分,所以它实质上就是梵。
  13. 自在天会重复创造世界的过程:“这样是给那些充满罪恶的灵魂一个机会。”这一过程没有尽头,整个世界亘古永存。
  14. 至于为什么这个世界永远存在恶,毛姆解释说这就是世界的一部分,并诙谐地用鸡尾酒来打比方。
  15. 印度教徒选择一位神作为祈祷对象,但一定不能忘记这些神都只是梵的某种化身而已。
  16. 不能靠逻辑推理,要通过修行冥思,靠直觉感知梵的恩泽,最终体验到融入、回归于梵的领悟。
  17. 达到这个最终目标后,会消灭自我的个性。自我乃苦难及罪恶之根源,消除自我才是个人生命的目标所在。
  18. 智者的整个故事值得阅读,虽然和其它圣徒的故事十分类似,但关键在于阅读过程的感悟。
Posted 2012.01.08

←   newer